如何让文物“活”起来?来听听杭州论坛“理科生”的想法 世界速递
当文科生和理科生坐在一起,总能碰撞出意想不到的成果。
近日,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内,举办了一场文博创新高峰论坛。与会的嘉宾,除了文博考古界的专家学者,还有几家科技公司的老板。不同行业的他们,都在谈论同一件事:如何让文物活起来。
(资料图)
说起文物,好像一直是考古专家、博物馆的领域,为什么科技公司也会参与进来?要知道,最近几年,数字技术赋能文物保护、文化创新,已经是文博界火热的话题。
“中国历代绘画大系”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。
在这次论坛上,来自“中国历代绘画大系”团队的王小松教授、陈为教授、金晓明教授、缪哲教授、刁常宇副教授参加的圆桌会,让在场观众听得津津有味。这项起于浙江、成于浙江的重大文化工程,在数字化技术的加持下,让那些或流失海外,或展陈困难的国宝级名画得以生动展现,每个人都可以近距离细细端详,与国宝对话。
“‘盛世修典’在国家博物馆开幕以来,每天都有1万多人来看,还有很多人来二刷、三刷,足可见传统文化在我们心中的地位,以及这项工程的意义。”与会专家学者说,数字化技术的参与,不仅“让文物活下来”,也“让文物活起来”。
在“数字之城”杭州,已有不少企业、机构将数字技术与文化相结合,跑出一条新赛道。
比如,为了解决文物管理中的诸多问题,网易区块链开发了“文物指纹”应用,通过数字化技术,找到每件文物独一无二的微痕特征,可精准跟踪识别国宝;易现科技带来了由“AR+文博”所呈现的唐三彩马;相芯科技的超写实三维数字化技术,可1:1还原物体原貌与风采,让文物“永生”……
论坛上,与会嘉宾们肯定了科技在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。
“以前我们一直在为‘如何让文物活下来’而努力,现在要‘让文物活起来’,其实是要‘让文化活起来’。”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馆长刘斌在主旨演讲中说,“文化必须是活着的,与我们每个人的生命、生活相关的,有生命力的,才会真正地发展传承下去。”
借助科技的力量,文物和文化遗产的价值得到更深入的挖掘,文物更加“鲜活”地走进百姓生活、飞入百姓家。
近年来,杭州在推进文化科技融合、发展数字文化产业方面,涌现了咪咕数媒、网易云音乐、万事利、电魂网络等一批具有较强发展实力、在业界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优秀文创企业,充分发挥数字赋能的作用,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。
下一步,杭州将深入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,持续做强数字内容、影视生产、动漫游戏、创意设计、现代演艺等文化产业优势行业,不断推动新时代文化遗产活化利用,着力打造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样板地、文化数字融合创新示范地、新时代文化先行精神富有实践引领地。
“转载请注明出处”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