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天天报资讯】毕节纳雍:养蜂人“小龙女”的致富传奇
(通讯员江婵高毅杨文)在纳雍县城雍阳大桥一隅,一幢电梯房的顶楼,立起了红字广告牌——小龙女蜂蜜,广告还附上了联系电话。
小龙女是谁?谁是小龙女?
(资料图)
纳雍县人大办主任李践说,小龙女是纳雍县人大代表。这是对的。
小龙女家乡的老人说,小龙女是袁本付家的姑娘。这也是对的。
更多的人却说,小龙女就是被外交部部长助理、发言人华春莹在推特上点赞的那个贵州养蜂人。
养蜂“小龙女”的由来
小龙女成为“小龙女”前,名叫袁小梅,家住水东镇怕那村高石坎组。
袁小梅与蜂蜜的故事,说来话长。
小时候,袁小梅体质差,常常生病。每次生病,母亲就用筷子从蜜罐里蘸一点点蜂蜜给她当药吃。家里只有袁小梅能吃上蜂蜜,众多兄弟姐妹就怨母亲偏心,母亲只好解释:“这是药,小梅是病了才能吃。”
袁小梅在介绍自己家蜂蜜。
因病吃蜜,因蜜成瘾,少年袁小梅滋生了异想天开的梦:“长大后,就养很多很多蜜蜂,家里就会有吃不完的蜜,全家人想吃就吃。”
长大后,袁小梅走出了贵州,在外入行美容行业,要“面子”的都市女人都往她的钱袋里扔钱,她挖到了第一桶金。
有了钱,小时候那个异想天开的养蜂梦开始明朗起来,但家人不同意,泼了一盆冷水:“你看看周围团转,哪个养蜂的发了财?”
冷水并没有浇灭袁小梅的养蜂热衷,2018年,她回到了最初的出发地——高石坎,于2019年5月创建了纳雍县小龙女土蜜蜂养殖场。
纳雍县水东镇怕那村,地处深山的小龙女土蜜蜂养殖场。
养殖场为啥取名“小龙女”?
袁小梅说,小时候爱追电视剧《神雕侠侣》,特别喜欢女主角小龙女,“小龙女是养蜂行家,她召唤玉峰的本领让我佩服。源于这份情结,我把剧情搬进了现实。”
“小龙女”本是养殖场的名,后来被嫁接到了袁小梅头上,她就在不知不觉间成了“小龙女”。
山里的蜜,山外“迷”
18万元的蜂苗,采购了。
养蜂各种设备,置办了。
养蜂的师傅,聘请了。
父母常年在建筑工地打工,使力不挣钱,袁小梅心疼:“都回来帮我,工地给你们多少银子我就给多少,甚至多给都行,只要你们不再那么苦。”
父母辞了工地的活,“转场”养蜂场。干了两个月,聘请的师傅眼红,让袁小梅辞掉父母,把付给父母的那份工资都给师傅,由师傅一个人打理养蜂场。
纳雍县水东镇怕那村,袁小梅直播介绍自家蜂蜜。
师傅犯了一个低级错误,在金钱面前撕裂了袁小梅的亲情,遭到了袁小梅的解聘。
“没有红萝卜,照样能做八大碗”,炒了师傅的袁小梅带着家人上网,一步一步地摸索养蜂技术。袁小梅和家人付出被蜜蜂无数次蛰伤的代价,换来了一整套技术。
怕那村是深山区,污染环境的企业,八抬大轿也抬不进去,倒是那些野花不嫌山高水长,一种接一种地开,一季接一季地开,开得恣意、任性。这种生态环境下产出的蜂蜜,“看得见结晶,品得出花香”。
小龙女土蜜蜂养殖场在采收蜂蜜
第一批蜂蜜出来了,袁小梅把美容行业摸索出来的一招一式全部搬到养殖场,招了120多家经销商,以袁小梅为原点的销售网络,一下子把怕那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山村,与天南地北的一个个城市链接了起来——何梅艳是袁小梅的合作伙伴,她说:“刚开始时,我是觉得她家蜂蜜好吃才帮朋友们捎货,捎得多了,我觉得这是一个商机,就专职当了袁小梅的经销商。”
人大代表“带”人民
自己养蜂成功,乡亲都上门看稀奇。
被小农经济桎梏惯了的乡亲,觉得袁小梅不是传说,是传奇:“以前个别农村人在房前屋后养一两桶蜂,摘了蜜就留下过年,没想到,这个小姑娘硬生生把蜂蜜做成了商品。”
2023年5月19日,纳雍县水东镇怕那村,袁小梅给当地小学生讲解蜜蜂知识
2021年,袁小梅被人民群众选为纳雍县人大代表,她觉得荣光,也觉得多了责任。
一人吃蜜,十人嘴馋。20户乡亲想养蜂,她就帮乡亲设计、张罗,并且承诺:“只管养,蜂蜜我来卖。”这一句承诺,让她的格局顿然变大。
格局变大了的袁小梅“惊动”了人民日报、新华社,更“惊动”了外交发言人华春莹——2021年5月7日,袁小梅养蜂的故事得到了外交发言人华春莹的推特加持,“小龙女”这个名字的传播,一下子开挂……
“华春莹的赞,对我来说既是动力又是压力。”袁小梅说,不把养蜂产业做大做精,小而言之,是辜负了乡亲,大而言之,是辜负了社会。
如今,袁小梅有了5处养蜂场,旗下蜂场20余处,尽管年产蜂蜜约10吨,市场依然会断供,“现在国内蜂蜜市场还有空白,没有一个特别响亮的蜂蜜品牌。之前我申请的‘小龙女’和‘小姑姑’两商标都被别人注册过了,最后只好以老家村名为前缀,申请到了商标‘怕那小龙女’。”
当初提及养蜂,父母怕这,怕那,现在她什么都不怕,怕的是自己缺失理想:“我就是想把自家的品牌做到行业的顶尖,让人们讨论蜂蜜的时候自然而然想到什么都不怕的我,想到‘怕那小龙女’。”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