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话光禹莱特副总经理汪栋杰: teamLab将情感与消费场景联系起来
开业半年以来,teamLab无相艺术空间的客流量达到16万人次,节假日期间日均2500-3000人次。这一数据体现了体验式消费及文旅项目在商业中的发展潜力。近日,北京商报记者独家对话光禹莱特副总经理汪栋杰,他表示,teamLab无相艺术空间作为北京首店,不仅吸引了北京本土消费者,还有众多到京旅游的游客到场。将文旅项目融合到商业里,一方面需要在选址、项目运营方面进行考虑;另一方面,还需要从商业的角度进行观众导流,使文商旅真正做到深度融合。
年轻家庭消费力更强
北京商报:teamLab无相艺术空间的客群存在哪些特点?
【资料图】
汪栋杰:自开业以来,teamLab无相艺术空间吸引了大约15万-16万人次的客流,其中“五一”和春节假期是客流量最高的时候,节假日期间每天的客流量可以达到2500-3000人次,整体而言,观众对该艺术空间的喜爱度非常高。
有趣的是,在春节和“五一”期间,客流量的35%-40%是京外游客,他们选择到北京旅游并来参观我们的艺术空间,这表现了我们在吸引京外游客方面的成功。
我们客群的年龄段与常规购物中心的客群相比可能会有所不同。据我们的观察及数据分析,teamLab超过80%的客群集中在18-35岁的年轻家庭客群,他们是我们非常重要的客群构成。与商业综合体的整体客群相比,teamLab吸引了更年轻、更有活力的消费者,且他们拥有更强的消费意愿和能力。
在后疫情时代,人们的消费需求除了刚性需求,还希望寻找更有趣、更好玩、更具线下参与感的艺术空间或体验空间,以获得新鲜感和打卡的机会。这也是teamLab的独特之处,我们的创意艺术空间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和年轻家庭客群,他们更倾向于在周末和节假日走出来,走进我们的空间寻找全新的体验。
卓越内容和独特体验
北京商报:怎样的消费才是能够被消费者所接受、喜爱的?
汪栋杰:目前来看,消费者更谨慎且“挑剔”,他们期望卓越的内容、独特的体验。因此,对于新消费形式来说,商户和线下体验产品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和难度。无相艺术空间与传统艺术空间不同,它具备强烈的交互性,观众可以完全投入其中,放松身心,并自由探索与艺术和世界的关系。
过去几年,大家都是在线上进行各种活动。如今,如何让人们重新回归线下,体验到线下独特的东西,是我们面临的核心问题,我们希望创造一个既能够思考又能够体验的空间。
关于新消费,我认为它不仅是基于线上或线下的区别,而是将消费者的情感、情绪与线下消费场景和过程结合起来;同时,新消费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每个人可能有不同的感受,因此我们不再提供标准化、同质化的服务和商品,而是通过互动方式展开独特的观看体验。
北京商报:teamLab未来有什么规划和调整?
汪栋杰:由于我们作品的沉浸式艺术概念比较深,消费者需要对这种参与方式有一定的认知,才能快速融入作品空间。在观众不了解产品业态的情况下,一开始会感到有些迷茫和犹豫,不知道如何与作品建立联系,我们需要引导观众并激发他们的兴趣。通过在一到两个空间进行启发和试验后,让观众在作品空间中获得更好的体验和更舒适的感受;但我们又不希望提供过多剧透式的指导,毕竟这样会削弱观众的体验乐趣。
我们努力实现一个平衡的呈现方式,既不完全剧透,同时又能够启发观众进行整个场馆的体验。目前,我们正在开发导览地图,还计划推出其他辅助游览设施和导览服务,以帮助观众在不完全知晓的情况下,通过启发式引导更好地体验整个场馆。
文商旅融合形成新地标
北京商报:如何保持首店的“新鲜感”且长久运营?
汪栋杰:在空间设计方面,我们会不定期地进行作品更新和迭代。这意味着我们会不断将更好、更精彩的作品引入首店空间,通过这种方式为顾客带来全新的体验。这些更新的作品能够重新吸引顾客回到首店,并在再次体验时呈现出新鲜感。
其次,我们积极寻求创新的跨界合作与体验。将来,我们计划与北京的国际级乐团合作,通过在沉浸式艺术空间举办音乐会等方式,为顾客打造不同的业态体验。这样的合作能够增加顾客对场馆和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联系,并带来创新表达方式的想象力。
我们还致力于融合文化、商业和旅游等领域。在这方面,我们希望在产业政策和配套服务方面,能够更好地融合文商旅概念和想法,这样能够为首店的长期运营提供更多可能性和机遇。
北京商报:将teamLab开在商业体里,有哪些考量?
汪栋杰:我们将teamLab无相艺术空间定义为文旅类产品,选择开在商业综合体里,是出于提升观众综合体验和便捷性的考虑。我们希望通过在商业体的布局,丰富商业配套和业态,使文旅项目得到提升,我们的目标是实现文商旅的融合效果。除了选址和企业自身品牌运营,我们还注重旅游动线设计、游客导入以及商业推广等方面的工作,吸引更多京内外的消费者。
以往游客到京旅游可能奔着著名景点来,但现在我们将文商旅做成一个综合项目和体验,吸引他们在商业空间中进行消费、购物和体验等。我们相信,未来除了传统景点,京外游客来到北京后会有更多选择。我们也希望把文商旅的融合推进到行业和政府层面,让更多人通过不同的渠道了解到这种文商旅融合的趋势和体验,吸引更多观众。
(文章来源:北京商报)
标签: